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七五普法
安阳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3-05

                                                        (2016-2020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第六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2011-2015年)顺利完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到深入宣传,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不断深化,法治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法治宣传教育在平安安阳、法治安阳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定位、重大任务和重要措施。新形势下,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对于服务协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全面依法治市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转发<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豫发〔2016〕21号) ,结合安阳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依法治市的新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推动工作创新,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市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进一步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进一步增强,法治创建和依法治理进一步深化。全民法治观念和全体党员党章党规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

    (三)工作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更好地服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各个方面,为全面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群众。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法律问题,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使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为党员群众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坚持普法先导,普治并举。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党内法规建设活动中,引导党员群众在法治实践中自觉学习、运用法律和党内法规,提升法治素养。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充分考虑不同地区、部门、行业及不同对象的实际和特点,分类实施法治宣传教育,达到均衡发展。突出抓好重点对象,带动和促进全民普法。

    ——坚持创新发展,注重实效。把创新作为法治宣传教育发展的引擎,把实效作为衡量法治宣传教育的标准,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理念、机制、载体和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了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学习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宣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党内法规建设的生动实践,使全社会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二)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深入宣传党的领导是宪法实施的最根本保证,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我国的国体、政体,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基本内容,宣传宪法的实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认真组织好“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推动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全市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教育引导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观念,坚决维护宪法尊严。

    (三)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把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大力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法规。着眼于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增长、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取得重大进展,大力宣传经济结构调整、知识产权、科技创新及与“一带一路”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着眼于促进民生福祉,大力宣传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眼于提高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宣传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国防建设、民族宗教、互联网、依法行政等领域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全民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预防能力。大力宣传诉讼、行政复议、仲裁、调解、信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着眼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宣传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安阳。在传播法律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大力宣传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四)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适应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加大党内法规宣传力度。突出宣传党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尊崇党章,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决维护党章权威。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各项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五)推进具有安阳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以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实践为主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使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在市区、汤阴、林州等地加大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橱窗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图书馆、文化场馆、农家书屋、社区文化中心等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推动在景区、高速路口、车站、医院、银行、邮政等公共区域建立和完善法治文化公共设施。繁荣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推广,把法治文化作品纳入各级文化作品评奖内容,纳入艺术、出版扶持和奖励基金内容,培育法治文化精品。建立健全法治文艺创作和演出的工作机制,按照“一市一特色、一县一品牌”要求,培育一批地域、行业特色鲜明,创意独特的法治文化精品。利用岳飞等历史名人、红旗渠等著名景点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法治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法治文艺展演展播、法治文艺演出下基层等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组织“最美普法人”、优秀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优秀法治文化作品、优秀法治文艺演出队伍评选等活动,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法治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六)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开展具有行业特色、工作特性的专项依法治理活动,坚决查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充分发挥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法治乡镇(街道)、民主法治村(社区)四级法治创建的示范作用,不断优化创建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开展法治乡镇(街道)创建工作,补齐短板,完善体系。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进一步探索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教育引导基层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

    (七)推动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高干部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创造良好人文环境。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强化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三、对象和要求

    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

    (一)突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的必训内容,在其他各类培训课程中融入法治教育内容,保证法治培训课时数量和培训质量,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切实增强国家工作人员自觉守法、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党章和党内法规学习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廉洁自律上追求高标准,自觉远离违纪红线。健全日常学法制度,创新学法形式,拓宽学法渠道。健全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公职律师,企业可设立公司律师。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把法治观念强不强、法治素养好不好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

    (二)突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坚持从青少年抓起,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确保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识教育。完善中小学法治课教材体系,编写法治教育读本,在小学普及宪法基本常识,在中考中增加法治知识内容,使青少年从小树立宪法意识和国家意识。加强法治课教师、分管法治教育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培训。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以及青少年维权岗、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在开学第一课、毕业典礼仪式中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加强对高等院校学生的法治教育,增强其法治观念和参与法治实践的能力。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网络建设。

    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开展有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突出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诚信守法、爱国敬业意识,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加强对农民工等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帮助、引导他们依法维权,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

    四、工作措施

    第七个法治宣传教育五年规划从2016年开始实施,至2020年结束。各地、各部门行业要根据本规划,认真制定本地本部门规划,深入宣传发动,全面组织实施,确保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健全普法责任制。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在执法司法实践中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使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的过程成为向群众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加强司法、行政执法案例整理编辑工作,推动相关部门面向社会公众建立司法、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发布制度,定期开展“以案释法”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各行业、各单位要在管理、服务过程中,结合行业特点和特定群体的法律需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切实履行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的职责,把党内法规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正面典型倡导和反面案例警示作用,为党内法规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二)健全媒体公益法治宣传制度。建立媒体公益法治宣传激励机制,推动公益法治宣传教育在公共场所的延伸覆盖。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等大众传媒要自觉履行普法责任,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制作刊播普法公益广告,开设法治讲堂,针对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事)例开展及时权威的法律解读。深度挖掘群众身边人、身边事的法治元素,推广“向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工作经验,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法治新闻报道和典型宣传,讲好、讲活法治故事,引领社会法治风尚,让法治宣传教育更加贴近群众生活。

    (三)推进法治宣传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与法治宣传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积极开展新媒体普法益民服务,有效运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平台开展普法活动。加强普法网站和普法网络集群建设,建设法治宣传教育云平台,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

    (四)以“法治安阳”建设为引领,继续深化“法律六进”载体。把深化“法律六进”作为落实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作,坚持集中法治宣传教育与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相结合,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法律六进”主题活动,完善工作标准,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拓展“法律六进”范围,组织开展法律进军营、进工地、进景区、进市场等活动,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扩大覆盖面。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坚持日常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细化指标,硬化措施,持续推进“法律六进”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五)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信息化网格化建设。推动法治宣传教育组织网络的扁平化管理,实现横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间的左右互通,纵向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普法数据互联共享,提高法治宣传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依托基层社会治理网格,设立网格化普法信息员、联络员,切实把普法延伸到基层每个角落,打通法治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实现普法与人们生产生活的“零距离”。

    (六)强化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加强从事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人员队伍建设,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顺应群众需求。加强各级普法讲师团建设,选聘优秀法律和党内法规人才充实普法讲师团队伍,充分发挥讲师团在普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引导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服务人员、大专院校法律专业师生加入普法志愿者队伍,畅通志愿者服务渠道,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培育一批普法志愿者优秀团队和品牌活动,提高志愿者普法宣传水平。

    五、组织保障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综合绩效考核、综治考核和文明创建考核内容。各级人大要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司法行政部门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各级普法办事机构规范化建设,确保机构、编制、人员、装备、经费到位,加大工作保障力度。各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要将法治宣传教育列入工作总体规划,明确相应机构和人员负责组织实施。

    (二)加强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建立健全指导督查制度。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日常督查考评,提出意见建议。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每年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系统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行考核。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好对本规划的中期评估和终期验收,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报市委、市政府按相关规定进行表彰。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单位年度考核,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对问题突出的,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改进。

    (三)加强经费保障。各地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相关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把法治宣传教育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益性的法治宣传教育。

版权声明      主办:安阳市司法局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105000015      豫公网安备 41050302000108号      豫ICP备2020029059号 

联系我们      地址:安阳市平原路与亚临界路交叉口西北角